我們知道任何一間工廠無法在整個產業(yè)鏈中獨自生存,它必須依附于上下游。如果此時此刻我們主動的去做一些自我改變,甚至增加我們的成本,降低我們的效率,如果這個時候能更好的服務好客戶,建立客戶更大的價值的時候,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說可以同樣受益呢?答案是肯定的,那這個思路就叫改變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模式,為客戶創(chuàng)造價值,最后取雙贏。
第一個案例,一家建筑行財的企業(yè),之前行業(yè)的普遍做法是所有的訂單的尺寸都是標準的尺寸,比如說 4 米、 6 米、 8 米這種標準尺寸。但是實際最終客戶在使用的過程中,由于不同的建筑安裝條件,它使用型材的最終的尺寸一定不是這種標準長度,所以在使用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大量的余料和廢料,這時候就產生了巨大的損失和浪費。當客戶遇到這種浪費和損失,主動要求他的供應商,也就是這種建筑型材工廠進行改變的時候,這種群才為了考慮自己的成本、效率和管理的便利性,不愿意配合他的客戶提供這種非標尺寸的產品。當整個市場出現下行,那競爭越來越大,這時候其中有一家企業(yè)就識別到這其中的奧秘和商機,于是他決定可以向客戶提供在標準尺寸范圍之內的任何尺寸的定制,并且不追加任何的費用。當它采取這樣的方式之后,可想而知它能節(jié)省客戶的多少收益,帶來多大的價值,于是這家企業(yè)的這種服務模式在市場中就具有很強的競爭力,哪怕在它的生產交付周期更長,價格和付款條件更苛刻的情況下,訂單仍然絡繹不絕,那最后企業(yè)的整體收益反而更大。
第二個案例,某智力服務機構,當為客戶提供任何的一個咨詢項目解決方案的時候,他承諾給客戶免費的一年售后服務。免費的一年服務對于咨詢機構來說可能是一種時間成本,而對于企業(yè)來講,任何一個咨詢方案長期的落地,它需要有一個鞏固、吸收和二次轉化和優(yōu)化的過程,那這個時候相對于企業(yè)方來說,它的落地轉化優(yōu)化的成本極高,而對于咨詢機構來講,這種邊際成本是極低。所以這時候咨詢機構所付出的極小的成本就獲得了客戶極大的價值,就得到了一個雙贏的方案,
總之,【智風績效】認為,這種“共贏訣竅”是只要自己花一些小的成本投入,能為客戶帶來一些大的價值的時候,這樣就實現了我們自己的小投入帶來了更多更長期的市場價值,這樣就贏得了市場,也就是贏得的更多的銷售機會,甚至更好的價格。